临政办字〔2020〕8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沂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以“工作落实年”“改革推进年”为抓手,对标先进争一流、担当作为勇攻坚,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统筹推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00.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财政收入增长稳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亿元、增长5.8%,其中税收占比83.2%。需求协同发力。外贸持续向好,进出口836.7亿元、增长22.9%,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681.3亿元、增长26.4%,进口155.4亿元,由降转增、增长9.9%。项目支撑明显,9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24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引建招商引资项目952个、到位市外资金103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87亿美元;全市100个市重点项目和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45.9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消费加快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升级类商品分别增长31.2%和32.5%。金融态势良好。存贷款规模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83亿元和5920亿元,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4位;新增存贷款分别为710亿元和752亿元,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市场活力增强。市场主体达到84.2万户,居全省第5位,其中新增市场主体20.4万户、增长36.5%,新增数量居全省第3位。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十优”产业为引领,出台产业规划、绘制产业地图,“压、转、育”共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8.4:40.4:51.2调整为8.9:37.9:53.2,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压”力加大。重拳治理“工业围城”顽疾,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加快退城入园,更大力度抓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累计关停化工企业225家,关停和压减焦化产能280万吨、板材产能260万立方米、建陶生产线64条。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下降,占比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转”速加快。钢铁行业加快优化布局、焦化行业加快产能压减、建陶行业加快整合提升、木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断向高质量迈进。临港精品钢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一基地两中心”加速布局,山钢永锋优特钢和临沂钢投高端不锈钢、优特钢等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势所趋,工程机械等3个集群获批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5家企业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山东临工荣获欧洲质量奖、罗欣药业荣获省长质量奖、天元集团荣获鲁班奖、山东银凤获“泰山品质”高端认证,11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9家企业入选山东民营企业100强。“育”势向好。新动能加速成长,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较年初提高9.3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总量达到532家,净增量创历史新高。积极培育发展文旅产业,A级景区达到171家,实现地区旅游总收入851亿元、增长12.5%。电子商务和会展业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304.2亿元、增长19.2%,临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举办会展221个、展会交易额449.6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为外贸发展新引擎,全年出口186.2亿元,同比增长153.6%。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重大战略平台获批。
(三)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推进改革、创新和开放,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改革更富成效。全面完成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乡三级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首批6个开发区试点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组建投发集团等六大市属一级企业集团。改革完善市与县区财政收入划分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组建市级融资担保集团。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3345”流程再造系统工程,工业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从供地到办理施工许可时限压减至6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70个工作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绿色交通试点城市。创新更具基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制度,设立2亿元新动能创投基金和3000万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创新券)。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临沂)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建设,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临沂产业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1个。打造“才聚沂蒙、智汇琅琊”品牌,对接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68名,“沂蒙优才”256名,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创新创业人才1070名。开放更有活力。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成功开行临沂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班列,尼泊尔临沂商城海外展销中心、印度龙城-临沂商城海外展销中心开业,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积极参与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参与组建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发起成立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成功举办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区域政策实现重大突破,我市纳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省重大战略布局。综合保税区建成全省综保区内首家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顺利开展跨境直邮出口业务,对外贸易和一线进出口实现双倍增。鲁南高铁通车运营,航空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正式开放,临沂至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等国际航线开通,千万老区人民的“高铁梦”“空港梦”变成现实。
(四)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牢树城乡一盘棋理念,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一方面,城市建设提质。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临沂2050年空间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国际生态城加快谋篇布局,产业、道路交通、水系等专项规划编制齐头并进。高铁片区建设全面启动,17项基础配套和关键节点工程集中开工。中心城区大投入大建设,完成投资155.8亿元、增长57.8%,滨河路涑河桥、温凉河路建设全面完成,蒙山高架北延工程主线通车,临沂机场飞行区工程完工。智慧城市更加亮丽,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厅建成使用、智慧城管系统正式运行,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智慧城市管理新体系初步形成,我市获批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城市。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提速。“1516100”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全面构建,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10亿元,获批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贷款21.3亿元,蒙阴县和6个乡镇、72个村成功创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顺利完成3项国家研究项目,尹家峪田园综合体荣获中国乡村振兴最佳示范奖,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2个,优质农产品基地稳定在570万亩。粮食总产412.7万吨,同比增加3.5万吨。建成市级监管追溯中心,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成功举办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2019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4个,“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三大攻坚战进展顺利。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实行重点突破,攻坚战果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有新成效。全市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2.6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4.6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9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42个,带动贫困户6.9万户。并网发电光伏扶贫电站1907个,惠及贫困户10万户,累计享受国家政策性发电补助3亿元。率先启动编制精准脱贫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设立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筹集到位资金1.77亿元,推出《梦想沂蒙》《喜盈代村》《毛驴上树》《遍地书香》等扶贫文艺作品。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通过政府拨付、社会捐助支援重庆城口资金6500余万元,消费扶贫3400余万元,打造了鲁渝扶贫协作秦巴韵生活馆,安排援青干部人才35人。污染防治有新进展。强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出台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6+2”工作专班,累计依法整治污染企业2328家,清理查处取缔非法、不规范散煤经营网点258家,淘汰国Ⅲ柴油货车等高污染排放车1.4万余辆,主城区331家建筑工地全部实现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遏制住了空气质量恶化的局面。圆满完成全市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到考核要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新突破。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贷款规模5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全部纳入监测预警。“一企一策”化解重点风险,防范风险外溢蔓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追缴贷款资金11亿元。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全市不良贷款率1.61%,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
(六)民生保障明显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20项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各级民生支出572.4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0.5%。就业保持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稳就业应急机制,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1.96万人,提前2个月完成目标任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基本保障不断加强。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新开工棚改安置房2.1万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9740套、任务完成率194.8%。12247户、12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面竣工。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134.8万元。连续九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34:1。新增城市清洁取暖520万平方米,农村清洁取暖完成改造5.15万户。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解决了3960个自然村、34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2520.8公里。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中小学105所、幼儿园171所,超额完成大班额年度化解任务,科技职业学院加快建设。全市启动建设县域医共体15个,居民医保个人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740元,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病种收付费病种总数达到309个。全市运营养老服务设施970处,7个县区被确定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区。举办临沂国际马拉松、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1500多项次,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芭蕾舞剧《沂蒙三章》、舞台剧《福大妮与山杠子》等精品力作。平安临沂成效明显。更加注重安全监管系统性、实效性,下重拳、出硬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合力打赢防“利奇马”台风战役,全面完成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高标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三年人民战争,持续加大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大力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能源、运输三个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任务重、周期长,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空笼期”效应较为明显,发展质效有待提高;资金、土地、煤耗、环境排放成为“天花板”,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面临更多要素瓶颈制约;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较为匮乏;民生保障压力仍然较大,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和不足,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三促”任务,强化“四个统筹”,开展“打擂攻坚”,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树牢“防疫+”思维,坚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强化经济运行应急保障,筑牢稳的基础,巩固进的态势,化解忧的因素。一是力促有效投资。牢树“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擂台赛,滚动实施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项目,集中推进71个省级重点项目、260个市级重大项目。围绕“两新一重”,争取实施一批政府专项债项目、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补短板扩内需项目,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创新招引方式,推行“云招商”,在过百亿元大项目落地上实现更大突破,力争全年到位市外资金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加快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编制项目储备手册,绘制落地地图,实行多图联审,推行标准地出让,开展重大项目帮包服务,推进亩产效益评价,完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快完善“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减挂钩、不断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建好用好临沂“读地云”平台,推动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性领域集聚,争取扩大政府专项债新增额度和发行规模,探索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探索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有效解决土地、资金、煤耗等瓶颈制约。二是力促消费升级。抓好国家和省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实,加快服务消费提质、促进汽车等实物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推动农村商业体系创新,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区县至少打造1-2处与“商圈”相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组织开展夜品临沂、夜购临沂、夜娱临沂等系列活动。用好“消费券”等创新性办法,探索建立全市域无理由退货消费保障机制,深化“放心消费在临沂”创建工作。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和“文化四季、多彩临沂”系列活动,打通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渠道,不断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三是力促外贸提质。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用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完善便利化政策体系,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梯次推进3个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10个外贸小镇、20家外贸高质量发展试点企业、100家重点外贸企业发展,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申请出口信用融资,大力推广出口信用保险。
(二)更深层次促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同步提升。顺应城镇化大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整合资源禀赋良好、物流条件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交通联系通畅、商务交流密切等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努力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运输、标准化供应、标准化检验检测,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打造长三角“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直供基地。优化种养加布局,因势利导、统筹优化,每个县确定2-3个特色主导产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发展全域旅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串联全市各类旅游资源,实施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提质工程,建设生态休闲康养目的地。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为平台,集中资源力量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市域快速路网,尽快启动市域快速路网规划编制。稳妥推进合村并居,优化村庄布局。强化“保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粮食综合产能保持在80亿斤左右。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力争年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30万头、460万头。总结推广金丰公社社会化服务模式,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3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3万亩,新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2-3个。开展临沂优质农产品“三年百城”推广活动,打响“产自临沂”区域公用品牌。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现全部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可追溯。打造“头雁引领”工作品牌,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冲刺行动,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1515个行政村通户道路硬化任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农村饮水两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30%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5%的农村改厕实现规范升级和长效管护。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机制,全力争创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发挥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等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建设精致城市为目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做靓北城,稳房价稳地价,高点定位,高端发展,加大高铁片区开发建设力度,打造全国高铁客货捷运新枢纽、城市现代服务新门户、产城融合生态魅力新城区。提升中部老城区,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依托,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品味。全力推进西部新城建设,围绕木业转型和商城突破,抓好国际陆港、商谷示范区、物流科技基地等片区开发,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积极推进南部城区腾笼换鸟,强化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培育替代产业,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和动能转换示范区。高起点规划设计东部国际生态城,先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点上开发,预留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生态新城区。抓好城市公用设施配套,新增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供气量1亿立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圆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逐步实现一年四季清水活水长流的目标。实施积水点治理工程,重点解决兰山老城区、北城新区五洲湖等区域积水问题。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工程,开展“15分钟活动圈”覆盖试点,新建一批停车场、农贸市场,新建改建一批人行道、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加快完善“三环十五射”路网体系,全力推进南外环西延、陶然路快速化改造、北京东路和北京路沂河桥改造提升。统筹规划布局公交车站,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深入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行动,以建设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深入研究市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市区两级重点规划项目联动机制,推动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塑。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着力完善县城承载功能,增强县城承载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三)更强决心“压转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以“十优”产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做好“压转育”工作,实施产业赋能,完善产业生态,坚定不移促转型。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四上四压”和退城入园,推动钢铁、焦化、建陶、木业、铸造等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倒逼过剩产能退出。鼓励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纵深推进用地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突出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用好差别化扶持政策,倒逼落后、僵尸企业出清,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为“四新”经济发展和优质项目建设腾出更大空间。二是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对传统产业逐个摸清底子,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探索建立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和设备购置补贴办法,推广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组织实施两化融合“双百”工程,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实施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抓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扎实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做大做强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省“十强”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良好生态。组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研发中心,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0个,服务全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创造。着力在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生成一批行业标准,占据产业发展前沿。实施优秀企业培育计划和民企接班人培养工程,大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大机遇,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再申报一批融合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特色基地(园区)。加快临港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培育集原料—轧制—精深加工—市场集散的全产业链条。全力保市场主体,实施骨干企业三年培植计划,对年收入1500万元以上、具备升规潜力的企业,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小巨人、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力争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四新”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四)更准精度强攻坚,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找准工作着力点,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咬定总攻目标,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保持队伍基本稳定,确保与脱贫攻坚收官要求相匹配。坚持精准方略,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消除绝对贫困,6个全省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工作,全面评估脱贫攻坚质量成效。探索建立稳定脱贫和接续减贫机制,壮大济临扶贫协作基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搞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争创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扎实推进省内扶贫协作、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快援助项目实施,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四减四增”,着力调整“三结构、一布局”,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扎实做好高排放企业退城入园、物流市场搬迁整治、散煤污染治理、扬尘油烟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源整治等重点任务,确保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严控新增能耗煤耗,切实抓好煤耗监测预警、新增用煤权有偿使用、高耗能低效益企业倒逼退出、节能审查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制度建设,确保完成“十三五”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搞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启动蒙山生态文明实践区建设,全年造林10万亩,建设森林生态廊道200公里。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快推进重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确保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检合格率90%以上。三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首贷培植、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起点规划金融集聚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快投资。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新增政府债务。发挥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系统作用,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处置,防范区域金融风险。严密防控涉众型金融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高压态势,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更高水平扩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抓住用好重大区域战略叠加、重大开放平台集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努力打造山东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一是高层级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围绕落实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临日一体化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对接省会、胶东经济圈,发挥2020年轮值职能作用,高水平编制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建设时序和重点任务。以文旅合作为突破口,组建大旅游联盟,办好鲁南经济圈红色文旅大会、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产业推介会、第二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以人文交流促进经济合作。以交通联动为抓手,推动临沂与周边城市铁路大联通、公路大融合、机场大对接。找准功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京津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二是高水平用好重大开放平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平台经济,统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际陆港、航空口岸、综保区、高铁枢纽等平台建设,培育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首届临沂进口商品博览会及商博会、木博会等展会,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建设、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科技、体育休闲等相互融合。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举办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在与全国全球等更广层面合作中配置资源。深化与日韩合作,推出一批重点合作项目,谋划建设临沂“中日韩经贸合作区”。优化全市开发区总体发展布局,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是高标准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强市顶层设计,编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规划,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京沪高铁二通道临沂段开工建设、济莱临连高铁前期工作和临港疏港铁路等8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开通临沂至东南亚方向国际班列;推动临沂国际机场候机楼改扩建和费县、临沭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京沪高速改扩建、岚罗、新台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力争临淄至临沂高速开工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16条重要河道治理、137座病险水库和9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年度任务,加快推进黄山水库及沭河和分沂入沭水道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发展新基建,着力培育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主城区5G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实施融合基础设施升级行动,突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加氢站、特高压等智能升级,努力构建数字化提升、智能化调控的能源、交通网络体系。
(六)更新理念抓改革,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行动,全力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公平法治环境。推进法治临沂建设,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开门决策”制度化,强化合法性审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推进全民守法,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促进规范执法、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任期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秉公规范用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二是优化高效政务环境。全面落实“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无需不扰、结果评价”服务理念,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审批、一链办理,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全面提速。深入实施工业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区域性评估评价、告知承诺制管理,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持续推进“市县同权”。强化事业单位和机关职能运行监管,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开展“数聚赋能”行动,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爱山东”APP临沂分厅,打造“容沂办”市民云APP。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脑中枢,打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三是优化诚信市场环境。扎实推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承诺未兑现事项和纠纷案件清理,增强政府公信力。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持续抓好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动国有企业招标采购信息通过阳光采购服务平台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机制。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确保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国资战略布局,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市属企业改制重组。强化创新服务,加快布局县区(开发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业研究院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沂分院、“沂蒙智谷”创新创业园、中科院临沂产业研究所,重点推动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山东省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深化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七)更实举措惠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打好保居民就业主动仗,建立求职需求、用工需求、培训需求、问题诉求、政策落实“五张清单”,开发建设平台系统,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牢就业基本盘。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大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力度,优化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服务效能。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扩面征缴,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稳步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和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推广试点,全面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临沂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进度,着力补齐社区居家和农村养老短板。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出台临沂市《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基本民生保障和脱贫攻坚的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全民医疗保障网。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和服务管理、创业就业、抚恤优待、双拥共建、权益维护等重点工作。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实施棚改项目18个,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296套,启动改造老旧小区156个269.6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善爱沂蒙”无障碍建设,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三是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抓好“教育十大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处、中小学100所,完成“大班额”化解和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任务。支持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医专等推进校城融合,提升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确保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秋季建成招生。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改造市传染病医院、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改造提升县区疾控中心及传染病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和100处市级以上示范标准村卫生室。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项目建设,办好临沂市第七届运动会、临沂国际马拉松赛、山东(临沂)首届体育用品博览会等活动,推动群众健身蓬勃开展。加快建设沂蒙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挖掘整合全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沂蒙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开展沂蒙红嫂文化旅游节、蒙阴红色军工文化旅游节、沂蒙山小调音乐节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争创国家5A级沂蒙红色旅游区。四是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推进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内涵式发展,发挥沂蒙干部学院作用,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建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和农村文化中心等基层阵地,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五是切实创新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党、政、企安全生产责任,启动企业全要素量化评价、重点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刷脸”考试、智能监管和装备安全改造四项工程。围绕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电力、道路交通、油气管道、消防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始终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强化领导公开接访、信访积案化解,确保信访形势持续向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积极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沂。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要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0-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精心谋划一批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统筹谋划全市国土保护、利用、开发和整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临沂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18年实际 |
2019年 |
2020年 |
实际 |
增长(%) |
计划 |
增长 (%) |
一、生产总值 |
|
|
|
|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367.76 |
4600.25 |
3 |
|
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
二、三次产业 |
|
|
|
|
|
|
粮食产量 |
万吨 |
409.2 |
412.74 |
|
400以上 |
|
新造林面积 |
万亩 |
15.8 |
13.7 |
|
10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 |
8.7 |
-6.2 |
|
5.5 |
|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 比重 |
% |
51.2 |
53.2 |
|
|
提高1个 百分点左右 |
三、三大需求和利用外资 |
|
|
|
|
|
|
固定资产投资 |
% |
7.8 |
|
-23.5 |
|
7左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 |
8.5 |
|
3.5 |
|
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
外贸进出口 |
亿元 |
673.84 |
836.7 |
|
稳中提质 |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5.46 亿元 |
3.87 |
|
4 |
|
四、高质量发展 |
|
|
|
|
|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 |
2.13 |
2.2 |
|
超过全省 平均 |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2.83 |
3.01 |
|
3.22 |
|
五、财政物价 |
|
|
|
|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311.8 |
330 |
5.8 |
|
3左右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100 |
102.6 |
102.9 |
|
103.5左右 |
|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18年实际 |
2019年 |
2020年 |
实际 |
增长(%) |
计划 |
增长 (%) |
六、城镇化水平 |
|
|
|
|
|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48.3 |
42.7 |
|
43.15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51.5 |
52.75 |
|
53.7 |
|
七、教育卫生 |
|
|
|
|
|
|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
万人 |
4.56 |
4.6 |
|
4.8 |
|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
张 |
6.09 |
6.5 |
|
6.55 |
|
八、就业收入 |
|
|
|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2.27 |
2.16 |
|
3.5以内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12.4 |
11.96 |
|
8.5以上 |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
% |
8.6 |
8.1 |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
九、社会保障 |
|
|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万人 |
694.2 |
708.2 |
|
709.5 |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万人 |
924.6 |
932 |
|
934.8 |
|
棚户区改造开工量 |
套 |
48500 |
21000 |
|
8296 |
|
十、防震人防勘察 |
|
|
|
|
|
|
年末地震观测台项数 |
项/台 |
147/88 |
152/90 |
|
154/92 |
|
新增人防工程 |
万平方米 |
16.97 |
25.99 |
|
21.98 |
|
区域地质调查面积 |
万平方公里 |
0.12 |
0.16 |
|
0.25 |
|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18年实际 |
2019年 |
2020年 |
实际 |
增长(%) |
计划 |
增长 (%) |
十一、安全消防 |
|
|
|
|
|
|
每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人数 |
人 |
0.01929 |
0.01369 |
|
0.01369 |
|
新开工消防站/新增市政 消防栓 |
个 |
5/636 |
7/303 |
|
4/1000 |
|
万车死亡率 |
人/车·万车 |
1.05 |
1.01 |
|
1 |
|
十二、节能减排 |
|
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煤炭消费压减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约束性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