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1.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发改工作>>经济分析>>正文

强化“互联网+监管”思维 构筑交通运输信用监管立体化大动脉

发布时间:2021-10-27

为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郯城县交通运输局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线、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企业有获得感为落点,推进“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郯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部省市县统一部署,立足服务“重要窗口”和建设交通强县,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郯城县成为交通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系统第1个县级示范城市,第1个落地实现监管对象的自动查验和在线监管的县级城市,以“1+2”模式(一个数据中心、两个应用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监管+精准帮扶”的郯城模式,同时,获批为山东省第一批“信用交通县(市、区)”创建试点。

一、背景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壮大,运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人数逐年增长,交通运输监管工作量巨大,交通运输监管人员力量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显现,车辆、驾驶员的行为风险管控不到位,道路运输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不到位及企业主体责任的在线监管难等问题和不足更加突出,安全生产监管形势日趋严峻。因此,从依靠人盯死守、行政管制的传统方式,向依靠先进技术装备支撑、安全科技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变,采取更加前沿的科技、更加智能的技术助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势在必行。

二、做法成效

(一)主要做法

郯城县交通运输局结合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安全生产精准监管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道路运输综合安全监管服务平台,以“1+2”模式(一个数据中心、两个应用系统)打造融合高效的“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安全生产内业管理数字化。针对企业安全文档行业标准不统一、检查内容不规范等问题,聘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家,依据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标准规范,研发上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系统。系统采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内置客运、货运及场站综合检查规范,全面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必备内业资料内容,明确了检查方法、标准依据、处罚标准等。通过系统应用,可切实解决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缺乏支撑、企业安全管理被动作为、全员安全责任“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等问题,促使企业安全内业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周期管控。行业监管部门还可以通过系统随时调取企业安全内业资料进行检查,突破传统监管实地检查的空间局限,提高工作效率,管不到位、查不到位的问题迎刃而解。

动态监督集中托管规范化。综合交通检测系统打通了第三方服务端口,引入安全生产第三方创世诺亚智能科技公司与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技防替代人防、管理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对营运车辆的全时段、全方位实时监控。围绕监督检查的内容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服务,并上传到检查平台,实现在线监管、查看。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进行统一集中托管,实行“集中办公+三方监控”的管理模式,打通各道路运输动态监督企业数据接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监控方式,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针对行车过程中出现的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智慧平台监控中心将第一时间采取语音自动提醒、人工发送信息、平台个性语音播报等手段进行预警。同时,实时向车辆所属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动态监控数据,定期编制发布行业车辆运行监测报告,分析企业车辆上线率、运行轨迹、违章报警指数等数据,最大程度上保障道路运输车辆行车安全,实现道路运输业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提前2年实现交通运输部三年攻坚的“互联网+在线监管”工作要求。

应急决策大数据分析科学化。建设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对车辆的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进行运营商层面整合,打造一张网、一块屏,将所有车辆纳入监控范围,车辆及人员信息集中呈现,可以直观了解到车辆的运行状态、报警信息和安全行为分析,安全状况评价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平台采取“对下整合、对上融合、对外联合”的机制,整合吸收、迁移电子公交站牌、GPS动态监控等智慧交通建设成果,加强涉及交通的多部门信息归集共享,包括公路、公交、出租等领域基础数据及安全运行动态监控数据,同时尽可能实现纵向与上级管理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横向与交警、城管等部门数据共享与互动。依托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发布,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供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支撑。

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标准化。以信用评价和结果运用为抓手,以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引领,郯城县交通运输行业在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本地实际,健全完善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规章制度,形成集信息归集、公示、修复、申诉于一体的综合制度体系,依法推进信用评价结果在行业内部及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形成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治理模式,积极打造“信用交通县(市、区)”城市范例,助力“信用交通市”和“信用交通省”的创建。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促使运输企业全方位、系统性地完成安全生产所需的规定动作,切实解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思想上、落实到管理中。

二是行业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通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系统,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日常检查计划和综合检查计划等,配合监督检查APP,按照时间节点和“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监管责任。

三是有效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通过综合交通检测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运营车辆行驶状态和驾驶人驾驶行为的实时监控,减少和消除超速、疲劳驾驶、盲区等不安全行为,保障车辆安全运营,有效降低了事故风险。

四是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县交通运输21个重点领域(含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郯城县多数在营企业已通过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化平台完成注册,注册率占相应类别企业总数的99.74%。

三、经验启示

一是精准帮扶模式易于企业接受。精准帮扶有效解决了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生产内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种模式得到企业的广泛接受和欢迎。

二是市场化运作方式易于设备推广安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坚持“不增加驾驶员经济负担、不触动运输公司既得利益、不改变运营商现有格局”的原则,综合协调各方,减少利益冲突,为主动预防视频监控装置的安装消除摩擦阻力,保障设备装置的顺利推广安装。

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关社会发展全局,要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推进共融共通、信息共享。要将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信用评价、信用承诺、信用档案、“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制作跨部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成效清单、应用清单,推动信用成果落地,实施联合奖惩,真正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