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负责的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序号4)整改工作,目前该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一、反馈问题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相对滞后,推进化工、机械、木业等8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展较慢,环境风险较大。
二、整改目标
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全面建设运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
三、整改措施
(一)着力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布局。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冶金、焦化、化工、建材、木业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组织制定我市行业准入标准,着力破除瓶颈制约,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实施产业培育计划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瞄准产业高端和科技前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集聚发展、区域融合发展。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
(三)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改造。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体系,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电镀、造纸、印刷、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或循环化改造,化解环境风险。
四、整改完成情况
(一)着力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布局。一是做好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工作。2019年,市政府制定出台全市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建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推进行业优化布局、产能压减升级、企业整合提升。2019年7月以来,积极落实主城五区焦化、水泥、粉磨站、复混肥掺混肥等4大类、18家企业的关停和退城入园工作。二是推进焦化产能整合转移。2019年,完成山焦铸造焦30万吨和金兴焦电40万吨产能退出。推动盛阳110万吨和恒昌130万吨焦化产能转移到临港区,配套精钢基地建设。落实焦化行业“以煤定产”,做好2020年度恒昌焦化、烨华焦化的生产监管。三是加快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自2017年化工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关闭化工生产企业435家(从755家减至320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55家(从168家减至113家)。四是出台方案、标准和政策。制定《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拟定全市木业、食品、建材、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全市板材、铸造、建陶等行业工艺装备和生态环境准入标准,提出高于一般标准的准入要求。做好2019年度全市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工作,修订完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五是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印发实施利用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方案,以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化工、木业等行业为重点,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2019年,全市利用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13家,2020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0家以上。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认真谋划推动产业发展。编制《临沂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成功获批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编制《临沂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临沂)发展规划(2020—2025)》《临沂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临沂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路径以及保障措施等。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临沂市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和《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进一步细化申请标准、评定程序等内容。2016年以来,全市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设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6家、市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3家。三是不断加快数字临沂建设。市政府印发了《数字临沂 2020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构建。
(三)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改造。一是有序开展绿色循环发展工作,引导企业绿色生产。2020年,3家企业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认定。二是积极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全面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推广节能领域新产品、新技术,2020年2家企业分别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规范条件》、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名单企业公示。三是深挖节能潜力,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活动,帮助企业进一步查找用能问题,促进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20年1家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列入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入选企业。
以上公示日期:2020年12月24日至12月30日。如有异议,请致电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872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