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峰: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及社会各界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发布今年1-8月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一、全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活动部署要求,牢树“项目为王”理念,超前对接谋划,强化督导推进,统筹要素保障,集中精力开展“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活动,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快速推进,为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我市重点项目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项目数量再创新高。为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积极创新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市重大基础设施合并调整为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市级重大项目数扩充为260个(含40个储备项目),总投资2308亿元,其中,220个在建项目总投资17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7亿元,平均单体投资8.2亿元;省重大项目方面,我市临沂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基地、旭美尚诺等17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总投资50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6亿元,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质量提档升级。220个市重大建设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高端信息通讯技术、医养健康、文化旅游、新材料等十优产业领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2个,占项目总数的41.8%。随着临沂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基地项目、甘李药业临沂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力载体支撑。
(三)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战时项目调度机制,重点破解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调度管理工作。一方面,坚持项目全链条全流程管理。依托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管理平台,采取线上监测、线下督导相结合方式,对各县区项目开工建设、困难问题解决等进行跟踪服务,全面准确掌握项目推进动态。另一方面,细化落实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日调度制,全面落实“政策清单”和“问题清单”两张清单,着力破解省市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建设推进的困难问题。截至8月底,累计协调解决57个制约项目推进的困难问题。
(四)项目建设全力加速。截至8月底,17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6.4亿元,投资完成率76.8%,超过时间节点10.1个百分点。28个省优选项目除3个储备项目外,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8.1亿元,投资完成率73.4%。11个“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投资完成率69%。34个省补短板重点项目中,29个项目落地开工,开工率85.2%;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投资完成率34.2%。220个在建市重大项目开工207个,开工率94.1%;累计完成投资353.2亿元,投资完成率65.7%,省市重点项目按下“快捷键”,跑出了“加速度”。
二、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体系。依托全市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管理平台,从项目储备、审批、落地、建设、运营、监管等环节精准发力,围绕“储备手册、落地地图、多图联审、标准地出让、亩产效益评价、帮包服务、金融风险与信用监管”等七大模块,进一步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二是抓好管理服务工作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帮包重大项目机制,完成《临沂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评价办法》修订,全面贯通项目策划、招引、落地、审批、推进、监管等环节,推行专业服务、专班跟进保障、问题限期办结,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三是织好要素资源保障网。研究制定“要素跟着好项目走”的具体办法,明确操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实现重点项目和要素指标的精准对接,推动资源向好项目集中、要素向大项目集聚。加强土地、金融等项目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亩均税收高、形成实物工作量快、拉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深化“标准地”供给改革、“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进一步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益,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取得突破。
四是做好项目储备接续。把策划储备项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从源头上把住项目质量关,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投向重点,聚焦扩内需、补短板,组织各县区继续谋划一批“十优”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支撑性引领性项目,确保滚动实施、接续有力。参照省里模式,近期拟对市级重大项目进行充实调整,确保有限要素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推进、尽早投产运营。
五是凝聚合力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考核任务分工安排,强化目标引领,细化责任落实,扎实做好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结合项目建设擂台赛,及时全面体现县区重点项目建设成果,积极营造县区竞赛比武、部门跟踪帮扶、全社会关心支持重点项目的浓厚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关注支持,也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支持发展改革工作。
谢谢大家!
今天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发布完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峰,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介绍下省重大项目甘李药业临沂生产基地、山东旭美尚诺装饰材料有限公司OSB研发生产两个项目进展情况?
张峰: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一批全市人民关注的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总投资17亿元的甘李药业临沂生产基地项目是促进我市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高端医药产业群的骨干项目。该项目自5月底开工以来,快速高效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生产车间、立体仓库、抗体楼同步启动施工,计划年底前部分车间主体完工。
总投资10.2亿元的山东旭美尚诺装饰材料有限公司OSB研发生产项目是加快我市木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破解工业围城现象的支撑项目。今年以来,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试生产。该项目引进的德国迪芬巴赫8.5尺全自动连续平压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全智能生产线,可生产多元化产品,年产OSB30万立方米,SSPB60万立方米,LSB45万立方米,单线产能居国内首位;企业配套引进的加拿大凯登长材刨片机、美国TSI干燥、尾气处理系统、加拿大线圈拌胶机等先进设备,生产线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胶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实现产品无甲醛、零释放。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记者:我市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峰:为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力争项目尽早复工复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突出产业引领,扎实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我省重大项目着眼于新旧动能转换方向,项目突出“体量大、业态新、科技含量高、行业竞争力强”的鲜明导向,严把项目手续办理“准入关”,探索项目申报履约承诺制,确保手续完备、材料真实准确。经积极汇报争取,我市90个项目列入2020年省级各类重点项目,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细化监管责任,精心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督导检查工作。省市重大项目名单公布后,各县区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节点控制、倒排工期进度,将节点任务逐一细化,每个项目明确一套进度安排表、月度投资计划表,市长调度会每月进行调度通报。全市开工重点项目统一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市级管理平台动态监测、跟踪服务,初步实现项目监管全流程覆盖。
三是深入调研督导,全力破解要素制约。立足靶向定位,盯紧抓牢项目建设难点、痛点、堵点,全力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聚焦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围绕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痛点,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金融部门,完善“台账管理”问题破解机制,总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面的经验做法,确保难点解决、堵点疏通、痛点治愈。另一方面,深入一线协同作战。针对年初复工难题,深入项目现场帮助协调解决防疫物资、完善工地施工防疫方案,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复工;常态化防疫后,坚持复工复产和建设推进两手抓,对未开工及进展缓慢项目挂牌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省重大项目节点推进、台账管理、视频监测等机制,确保困难问题快速反馈、及时处置。
四是搭建攻坚擂台,全面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突破年”和“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工作安排,积极做好全市项目建设擂台赛工作。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擂台赛,优化设置竞赛指标,突出储备转化、向上争取、投资增长、竣工投产等指标权重,实行月度亮成绩、季度抢红旗、半年一总结、全年列榜单,加快推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