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发改资环〔2024〕208号
各县区发展改革、邮政管理、科技、工信、司法、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商务、市场监管部门,检察院:
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发改环资〔2024〕582号)(以下简称《方案》),现转发给你们。同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提出了贯彻意见,要一并抓好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物流快递行业包装治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减污降碳的重要领域之一,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是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认真学习《方案》内容,高标准抓好落实,带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二、强化统筹协调。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链条长、主体多、群体广,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加大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相关政策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省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临沂市邮政管理局
临沂市科学技术局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临沂市司法局 临沂市财政局
临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临沂市商务局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临沂市人民检察院
2024年8月22日
附件
山东省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3〕1595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快递包装治理,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为根本任务,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全链条治理,统筹推进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提升全省快递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到2025年底,完善落实快递绿色包装法规标准政策体系,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递包装,推动建立电商、快递企业与包装生产企业、消费者、回收企业多方协作的回收循环机制,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达到10%,旧纸箱重复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遴选培育电商快递减量化典型,大力推广简约包装和包装规范化,防止过度包装,基本实现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一)完善相关法规。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出台《山东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规范范畴,明确快递包装使用行为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二)强化标准提升。突出减量化、可降解要求,加快完善可循环快递包装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落实限制快递过度包装、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等强制性标准,开展法规标准针对性宣贯,推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落地落实。
三、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七项行动”,禁止有毒有害包装,遏制电商快递过度包装。督促快递企业省级总部落实统一管理责任,实施绿色采购制度,建立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名录,鼓励采购使用经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使用量占本企业自提供包装的比例至少提升1%。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建立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在组织保障、系统推进、宣传支撑等方面加强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加盟企业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和约束。
(四)科学推动源头减量。鼓励快递企业加强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指导省内电商平台企业对其自营业务提供的常用型号快递纸箱进行减量,逐年增加减量纸箱使用比例。鼓励电商、快递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综合分析快件数量、体积和包装箱尺寸等基础数据,智能推荐包装方案,提高包装与寄递物的匹配度,通过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填充物使用,实现科学简约包装。鼓励快递企业省级总部联合电商经营者开展固定商品品类包装规范化建设,针对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大箱小用、缠绕胶带过多、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并将自查和改进情况报告当地行业主管部门。
(五)提升循环复用比例。建立健全包装回收复用机制,指导快递企业在品牌内、同城件、落地配等场景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鼓励快递企业联合电商企业通过积分奖励、寄递优惠、免费提供复用纸箱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并返还可循环快递包装,持续扩大循环包装使用规模。加快推进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建设,探索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对包装废弃物中可回收物实现规范化、洁净化回收。
(六)强化用品用具监管。深入推进用品用具监管方式改革,落实邮政业用品用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指导用品用具检验检测机构宣贯执行新标准要求,增强快递包装检验检测能力,促进生产企业按新标准组织生产,落实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要求。适时更新我省用品用具产品生产企业名录,加大快递包装质量抽检力度,依法督促生产使用不合格包装产品的企业进行整改。
四、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七)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快递企业联合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等加大技术和模式创新,加快破解绿色包装材料成本高、智能包装设备和技术应用难等问题,强化绿色包装设计和产品质量管控,降低绿色包装使用成本。
(八)加强行业指导。指导快递协会出台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签署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自律承诺书,提高从业人员规范包装操作技能,加强绿色自治。鼓励省内快递包装生产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认证,持续增加快递包装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我省电商等平台企业加强入驻商户管理,健全商品包装采购、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绿色制度,督促指导电商企业等商品销售者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
(九)严格监管执法。将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实施情况纳入电商和快递行业管理,组织开展快递派件包装抽查,加强督促引导和约谈提醒,强化刚性约束。开展快递包装“随手拍”活动,畅通公众投诉举报通道,依法查处快递包装违法违规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设快递过度包装专门投诉举报渠道,适时公开使用不合格包装产品的电商、快递企业。建立快递包装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曝光制度,强化警示效果。
五、强化组织实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落实邮政业污染治理属地责任,加强对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组织领导,加大执法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保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省级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合力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取得实效。
(十一)加强政策支持。对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绿色分拣中心等符合要求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专项资金支持。落实快递绿色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
(十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快递绿色包装,人人、时时、事事、处处使用绿色快递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