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沭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沂沭河地理资源优势,以财政资金引导多元化融资,多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深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稳步提升境内各流域水质,助力生态发展。
整合优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依托央企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优势,全面整合央企和地方资源,辖区内郑山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与央企签订协议,由企业承担项目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项目建成后,采取TOT模式与环保龙头企业进行资产移交,后期通过商业运作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在加大投资强度、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强化多方联动,项目提速增效。临沭县以“一区三园”污水处理厂为载体,成立流域生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力争项目早建成、早使用、早收益。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助力流域内生态治理,2021年以来,新建配套管网42.3公里,投资1.6亿元建设店头镇、青云镇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滨海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同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延期违约协议,倒逼施工方加快推进施工。
全面梳理排查,补齐配套短板。对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及服务园区企业的水质保护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实施设施更新提升,完善修复管网,统筹推进临沭经济开发区与县内滨海产业园、青云工业园、店头工业园高效融合、一体发展,一体解决雨污混流、管网破损、管道淤堵等突出问题,极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承载力。同时,开展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排污口溯源排查,强化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全力保障流域内水环境质量。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