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1.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发改工作>>经济分析>>正文

补齐短板区域联动强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脚步更协调

发布时间:2017-10-27

2016年,我省GDP从2011年的4.5万亿元提升到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通过一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我省经济在个头长大的同时,“巨人”的脚步也更加协调,区域、城乡差距正在缩小。

农民3年买3辆车 鲁西赶超势头猛

前几天,菏泽曹县大集乡丁楼村农民赵同银,兴冲冲地开着新买的越野车去车管所上牌。开网店3年,这是他买的第3辆车了。

大集乡不大,却有7个淘宝村,做的是一种非常小众的产品:演出服。今年“六一”,大集乡各村制作的演出服在网上卖出了近3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电商,改变了这些原本偏僻贫困的鲁西南村庄。从曹县下高速去丁楼村,10公里的桑万路,前年刚从5米加宽到9米,又堵车了,眼下又准备加宽到13米。从大集乡到丁楼村,两三公里的路程,沿途有四五十家饭店,十来家宾馆。夏天,夜里十一二点了,还灯火通明。 丁楼村1292口人,开了280家网店。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厂里贴花、装袋,五六岁的小孩当模特拍照。21家快递公司的小车在村里跑来跑去,京、津、浙的商人们来这里卖布、打版、做松紧带。2000多外来人口住在村里,活还是干不完,订单外包到了城里的大服装厂去。

像丁楼村一样,搭上了电商快车的菏泽,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创富活力。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03亿元,增长63%;淘宝村发展到61个、淘宝镇6个,均占全省的一半;电商园区发展到30个,进驻企业2594家,菏泽成为创建全省、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电子商务,只是菏泽后发赶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菏泽经济驶入快车道。去年,菏泽GDP增速领跑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税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增速也居全省第一。

鲁西,本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强势崛起,亮点频现,正逐步缩小着与东部地区差距。枣庄以文化旅游、煤炭精深加工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现了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商贸名城临沂正在瞄准国际化,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在全省居前;济宁市吸引了惠普、甲骨文、中兴等150家IT企业集群落户,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5%,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济宁现象”;德州打造京津冀“一区四基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风生水起;聊城“聊·胜一筹”等多个工农业品牌叫响京津,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一个龙头九个身 区域联动谋共赢

9月1日,在距离青岛前湾450公里的地方,乐陵市的一个保税仓库中,山东星光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把沙子一样的进口原糖装上卡车,送往生产线。地处内陆也能享受“保税”政策,得益于“黄蓝联动”设立的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区。 星光糖业副总经理商文明告诉记者,这些进口自巴西、泰国等地的原糖“躺”在这里,就像放在国外一样,企业用一吨交一吨的关税。而以前,没有保税仓库时,他们到天津港接船,一船原糖6万吨,关税要一把交齐,原糖关税高达约50%,一船就要交关税上亿元,企业资金压力很大。“现在,一船原糖拉回来,能‘吃’两个月,随用随交税。仅此一项,一年为我们节省财务成本4500万元。”商文明说。

不仅是乐陵。青岛保税港区目前已在潍坊、滨州、临沂、菏泽、泰安等市布局建设了8个功能区,包括青岛保税港区本体,好似“一龙九身”,将政策优势放大辐射至整个山东,极大带动了各地的发展。

区域联动,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互补。位于垦利县黄河口镇的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原来的盐碱荒滩被整治成了万亩稻田……据统计,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面积95.7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9.87万亩。这些新增耕地,为用地紧张的青烟威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占补平衡”指标,在这些经济发达区域变成了高楼大厦,出产着真金白银。

黄蓝互补、陆海统筹、区域协作。过去几年间,青荣城铁开启了青烟威“同城模式”,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内7市成立了旅游联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济乐高速、济莱高铁、济泰城际等基础设施勾勒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一小时生活圈”的轮廓……我省区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更强了。

馒头房来了食安员 城乡统筹谱新篇

8月28日一早,阳信县水落坡镇大刘村村支部书记牛洪勇一上班,就打开村委会的大喇叭,再次广播聚餐备案的通知,“谁家办红白喜事,老人过生日,孩子上大学,聚餐超过50个人的,请提前3天上报信息。镇食药所到现场免费指导,确保大家饮食安全。”

牛洪勇同时还兼着村里的食药监协管员。原来,村里的馒头房、小卖部,卖豆腐、卖火烧包子的流动摊贩没人管,现在,镇食药所的监管人员经常下村转,他自己没事也过去看一看。

水落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王金宇,每天都和同事开着执法车去各村监督检查。2013年,我省整合组建了新的食药监局以后,他从镇工商所来到新组建的食药所,亲身经历了食品药品监管公共服务下乡的过程。他说,食药监下乡以后,饭店厨房变亮了,业户知道自律了,老人孩子也学会了辨别“三无”产品,识别假冒伪劣。村里的小孩,买东西也知道看看保质期了。

公共服务下乡的,不仅是食药监。2016年,我省推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督和服务向乡镇下沉,目前,机构、人员已到位。基础设施方面,随着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农村“七改”工程的推进,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正在加紧补上。

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是个里口山南坡只有200户的小村。虽然远离市政热网,但今年冬天就能用上暖气了。眼下,各家各户的暖气片和管网、村里的环保锅炉房都已安装好,就等着冬天供暖了。79岁的刘洪芹老人说:“一户成本5000元,政府补贴60%,自家只拿2000元钱。”

环翠区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陈鹏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启动农村供暖试点,环翠区是试点县之一。今年,他们完成了10个村庄的供暖;后年将对34个规划保留村实现供暖全覆盖。农村雨污分流也在进行,2020年实现这些村庄的全覆盖。“用上暖气,处理好污水,农村的人居环境,就跟城里差不多啦!”他说。

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5年间,我省累计完成86万户农村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在全国第一批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目前已改造完成584.9万户。计划到2020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天然气镇镇通达率达到70%以上。